新闻

张勇:独树一帜的茶叶人生

字号+来源:科技在线2020-03-1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齐河,慕渊古茶坊。推门进入,淡淡的茶香先扑入鼻。环顾四周,一间古色古香的茶叶店映入眼帘。各色茶叶分门别类摆放地整洁有序,摆满了各式茶具的博古架点缀其间,墙上画龙点睛的悬挂着山水画。茶坊一隅辟得一处品茶小天地,茶案典雅大方,茶具茶罐工巧精美。茶坊主人张勇正在专注的泡茶。他把自己制作的茶叶置入茶壶中,缓缓将仍翻滚着的沸水沿着壶边注入茶壶中,茶水慢慢地充盈了透明的茶壶,泛着鲜亮的琥珀色。茶烟氤氲,沉郁茶香仿佛一下子冲入鼻腔,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醇厚回甘,齿颊留香,让人心旷神怡。

一个生长在不产茶叶地区的北方人,为何要穷其一生,几乎倾尽所用的财力和精力来研究中国“第七大茶类”?带着疑惑,笔者与张勇一起品茶清谈,倾听他与茶的故事。人生如茶,品一壶好茶,就像品人生一样,或苦、或淡、或浓、或清、或香、或涩。

懵懂年纪子承父业

已经跟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张勇,与茶的渊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齐河县城,张勇的父亲迎着放开个体经营的大潮,开起了茶叶店,并慢慢走上了正轨。1984 年,兄长们重整百年字号怡丰亨茶店,让齐河百年老字号重装开业恢复经营,家里的茶叶生意也迈上新台阶。

出生于1971年的张勇从小在茶叶店里长大,幼时最多的记忆就是看着父辈兄长日夜忙活着茶叶店的生意。茶叶这个有着深厚文化的载体在张勇的心里刻下了烙印,启迪他走向传承与创新的制茶之路。

高中毕业后,他子承父业,在父亲兄长的督促下去了南方茶叶产区学习制茶工艺。彼时,年轻的张勇还未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茶、制茶中,这时的经历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场历练,让他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变得成熟稳重。

1996 年,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长,张勇开始对制茶工艺上了心。当时国人尤爱喝茉莉花茶,张勇根据市场行情,学习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以茉莉花茶开启了他的茶叶人生。

高强工作身体受创

2002 年,人们爱上了鲜爽甘甜的绿茶。张勇看准流行趋势,抓住商机,改变经营方向,以绿茶作为主打产品。他去到浙江丽水,考察调研,在当地包了300 亩茶园,种茶、采茶、制茶,他自己也没想到、苦行憎的日子从此开始了。

绿茶制作是项辛苦工作,好的绿茶既要颜色翠绿又要香气悠长,而颜色和香气就像一对天敌,顾此失彼。熟悉张勇的人都知道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随意随心的人,而一进入制茶车间他就变成了苛刻的完美主义者。为了达到香气与颜色的完美组合,他常常几天几夜的不眠,反复研究摊青、杀青、揉捻、造型、提香各个环节,测试各种温度,做了几百次的实验,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做出了满意的茶叶。

保持茶青的新鲜度是决定绿茶口感的重要一环,所以绿茶制作往往是争分夺秒。用张勇的话说,“只要茶青一进到车间,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也要一鼓作气把茶叶做完。从2002 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张勇一年中至少有4个月的时间与工人们一起制作茶叶,在这期间几乎日日熬夜,饭也顾不上吃,身体遭受了严重的透支。

其余时间,张勇就去福建、云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产茶区“拜师学艺”。他拜访当地有经验的制茶师,与他们切磋交流每种茶的制作工艺,学习汲取经验。张勇发现每个产茶区都有自己的工艺优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树种,但大多数制茶人许多年来一直墨守当地的传承工艺,为什么不能把各产茶区的工艺融合一下呢?这个疑惑始终在他心中萦绕不断。为了探个究竟,这些年,他经常自己做实验,用铁观音树种做红茶,用普洱茶树种做白茶,用这个省的工艺去做另外一个省的茶,反反复复,有成功,有失败,制茶的心得越来越丰富。

就当张勇的制茶工艺日渐精湛时,一场大病让他倒在了床上,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吃饭穿衣都要妻子帮忙。这场大病不得不让他停下忙碌奔波的步伐,也让他有时间思索今后怎么做茶。当时市场上黑茶白茶流行,各个茶系都大显身手,但张勇发现中国的茶叶工艺已经几百年没有突破了,“六大茶系”工艺已牢牢禁锢了制茶人的思想,难道中国的茶叶制作工艺已经到顶峰了,没法再突破了?在家治疗期间,一个大胆的梦想慢慢在张勇心中生根发芽。

大胆尝试研制“新茶”

张勇开始深思茶叶是怎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成为饮品的?“中国有几万种植物,为什么茶树成了饮品,就像蚕为什么只吃桑叶?”张勇通过研究,明白了氨基酸在茶树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先天氨基酸的含量突破了人们的舌头,茶树才慢慢成为饮品的。结合中国的“六大茶系”,他发现每个茶系都有优缺点、要么保留了大量的氨基酸但茶叶不耐储存;要么保留了大量的活性酶,茶叶耐储存,但破坏了大量的氨基酸使口感下降,需要存放几年后才能恢复口感。有没有一种制作工艺既能保留茶叶大量的氨基酸又能保留大量的活性酶,还能保持一定的温性?张勇这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制作中国第七种茶叶。研制新茶是张勇一直都想尝试的事,现在时机成熟,是时候放手一搏了。

其实,张勇做出这个决定也不足为奇。许多人都沿着老一辈传下来的制茶工艺一成不变的复制粘贴地做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茶,从未有想过要创新要改变。张勇不。他爱琢磨,爱钻研,经常思索怎么改进工艺改良茶的口感。张勇常说:“茶叶是有生命的,茶叶机器也是有生命的。”每当做茶之前,他都会感受制茶机器,好像感受人的性格一样。每次做茶他都把机器、茶青当作生命活体进行感情交流。他常跟工人说,制作一杯好茶,不是用一双手,而是一颗心。早在张勇研究杀青机导叶板的尺寸时,他发现导叶板的高度是提升茶叶颜色、香味关键。因为这项研究,他获得 2013 年山东茶行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在几天几夜的失眠状态下,一种新的工艺在他脑海里形成。经过几次试制,一种全新的茶叶终于呈现在面前,但是张勇还觉得缺点什么。偶然的机会让他在工艺中加入了夜露和霜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反复尝试,2019年,张勇的研究终于成功,并于11月份申请了国家专利。

张勇暗地里邀请请了一些爱茶人士品尝新茶,大家都啧啧称奇,爱不释口。看着新茶的样品,张勇感慨良多。他将新茶命名为“紫茶”。紫茶,制作工艺长达8个月,日晒夜露霜降,工艺之复杂、制作之精良,是其他茶类无法比拟的,无疑会成为市场的新宠儿。他希望“紫茶”能成为继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青茶六大类茶叶之外,中国的第七种茶叶。

本文作者:黄真
本文图片:刘悦琛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3.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QQ:211544606,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