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醉书兰亭与中和之美

字号+来源:本网站2021-10-0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孟云飞 孙秀明/文

 

晋人不仅向内心发现了自己的深情,而且也向外发现了自然。行书到了魏晋时期,很快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性情之书,生活之书。书札信函,边思边书,或真或草,笔墨之间传达出书者或喜、或悲、或感伤、或舒雅的浓郁情感色彩。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准确描述了行书的形体:“晨鸡踉蹡而将飞,暮鸦联翩而欲下。贵其家承蹑不绝,气候流通。逸少则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姿神纵,无以寄辞。”“子敬宏逸遒健,过于家尊。”可以说,正是王羲之、王献之在行书领域的探索,为行书打上了天下第一书的标签,以他们的翩翩君子之风,挥洒出独领风骚的魏晋风度。

醉书兰亭与中和之美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在王羲之微醉状态下,无意为书,心手双畅的杰作;以气韵生动,自然流畅,潇洒飘逸的笔墨,描述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暮春之初,群贤毕至的修禊雅集盛况,在仰观宇宙,俯察地理,游目骋怀中,抒发修短随化,趣舍万殊的生死观,对天道轮回的豁达感知观。醉书《兰亭》以近似于真书起笔,愈行愈草,边思考边书写,心手相应之中,传达心灵的律动。

《兰亭序》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正因为它是在一种中庸之思挥运下阐发出的中和之象。什么是中庸?什么是中和?子思在《中庸》篇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王羲之作为王家世族的传人,一方行政长官,饱受儒学思想熏陶,骨子里皆是匡时扶世的儒家思想;但东晋是一个南北分裂,社会秩序混乱的年代,王朝更迭频繁,王氏家族也信奉五斗米道,以佛道之思寻求思想的解脱,二者在他的心中形成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羲之写《兰亭序》正好五十三岁,并且,此时的他因做王述部下深以为耻,称病辞官,写下《告誓文》,发誓不再出仕做官。整日游山玩水、谈玄炼丹、寄情于书;其泛舟东海,游目骋怀,希望向天人合一的文化空间寻求心灵的寄托。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与孙统等42 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谈玄论道,此山水佳境,俯仰天地,游目骋怀之时,以书抒怀,自然而然呈现出那种特有的魏晋风流气度,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中和之象。

《兰亭序》之所以美不胜收,正因为在无意于书中,处处体现出变化之道,这种变化不但形容情之所致,人之所乐,更表现山水之美,忘我之境。我们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节奏明快的精妙组合中,仿佛看到山水之间,结伴游春的欢快场景。从“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中,看到高闲上人饮酒赋诗,谈玄论道的和谐之境。从“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中,看到文人借酒抒怀的疏狂神态。从“临文嗟悼”“悲夫”“有感于斯文”中,又看到时人喜极而悲的颠醉神态,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易经·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兰亭序》在短小精悍的文字中,传达的是天、地、人至真至妙至玄的大道。

而在字体形态上,王羲之更是表现出他炉火纯青的笔墨技巧,两个“会"字,5 个"怀"字,5 个"一"字,7 个"不"字,形态多变,富有意趣;特别是20个"之"字,或长或方,或险或稳,随势赋形,承上启下,趣味横生,让人叹为观止,体现王羲之灵巧多变的用笔和对字体的随机生发。此外,在篇章布局中,纵有列而横无行,错落有致,笔势相贯,纵有偏差,也形斜体正,势曲态直,若桑林之舞,皆合韵律。

醉书兰亭与中和之美

《兰亭序》字体形态修长,精华部分字体宽高比例在0.618 左右,即美学上所说的16:9 黄金分割点(Golden Section)。并且,其分割的起点也大致在一字笔画的起点,在扁平隶书盛行的魏晋时期,能把书体拉长到这个比例绝对是一次伟大变革。可以说,王羲之正是长期的观察自然,临池挥毫,无意识形成的这一极度符合美学规律的结字方法,从而也开启了唐代欧阳询楷书之法门,中国书法之完美篇章,千古绝唱。试想一下,1600 多年前的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三月三日,微有醉意的王羲之信笔挥毫,在点画线条飞动中,在黑与白的空间分割中,皆符合0.618 黄金组合法则,这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这些法度完备,字体修长的汉字,在《兰亭序》中仿若深邃夜空,紫微星曜;千军万马,神骏跃出;月照花林,群芳竞秀;总能吸引我们的眼光在此伫目,流连遐思。

醉书兰亭与中和之美

可以说,我们从《兰亭》的字里行间,追寻到的是当代书法之源。以篆隶为框架的书法,在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书写体系,并经过多次衍变,走向了发展的极限。王羲之正是用这幅《兰亭序》开启了楷书之规范,行书之中和,一个“永”字,即是楷书八法之标程,又是天下第一行书之开篇。其中所蕴含的变数之理,意象之美,人文之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精髓,并且还有更多的奥妙,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醉书兰亭与中和之美

(节选自孟云飞、孙秀明《数象综合法视角下行书的发展与审美》,原载于《书法赏评》 2020年第4期)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3.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QQ:211544606,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